首页 栏目首页 > 企业 > 正文

“妈妈偷走录取通知书阻挠女儿入学”为何让人窒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妈妈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近日,《人物》杂志发表的这篇自述文章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对 " 控制型家长 " 的讨论。

不久之前,17 岁的重庆女孩佳佳如愿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在入学前 11 天,她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本等关键证件不翼而飞。私自拿走这些东西的人是她的妈妈,这一切都是为了阻挠佳佳入学。佳佳表示,妈妈不想让她读中戏,而是希望她当老师,一辈子留在重庆。

偷走佳佳的录取通知书,只是这位母亲 " 锁定女儿计划 " 的一部分。佳佳回顾:此前填志愿时,妈妈就在旁边盯着自己,让她将重庆师范大学所有的定向师范专业(只要分数够)都填一遍,剩下的志愿也都是按她要求填写的重庆本地学校。此后,佳佳偷偷修改了志愿并被中戏录取,妈妈先是大闹了几场,后来准备把房子卖掉,去北京照顾佳佳上学。再后来,就有了开头 " 妈妈携录取通知书一起消失 " 的一幕。不少网友读完文章后表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佳佳妈妈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以爱为名的操控式教育。" 控制型家长 " 会对孩子严格管束,控制他们的一举一动,而罔顾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意愿,不给其作出独立决策的机会。如果孩子表示拒绝和反抗,父母则会用自身的付出作为 " 道德绑架 " 的理由,唤起孩子的内疚感。佳佳表示,小时候妈妈和姥姥总是会讲述她们如何辛苦地把自己带大,让她觉得这是一种恩赐,而自己能做的唯一报答就是 " 听话 "。

事实上,很多时候,由于家长自身的视野和认知水平具有局限性,他们的执念很可能只是一种偏见,并不具有指导孩子发展的合理性,其中还会夹杂个人的主观愿望。以佳佳的经历为例,尽管妈妈一直给她灌输定向师范生的好处,可是妈妈对定向师范生的毕业去向强制要求、违约后果等都不了解。想让佳佳当老师,也是因为自己的职业不稳定,对于 " 稳定工作 " 有一种向往。而这一切,并不是佳佳想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佳佳的困境,虽然有不少人同情、理解,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 要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 "" 考定向师范生比去大城市漂好 "" 娱乐圈没那么好扎根 "…… 这些建议,恐怕偏离了真正的问题核心。

如果有不同意见,家人间当然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分析不同选择背后的利弊。但是,对于孩子的选择,家长如果总是居高临下、一意孤行,在孩子说出自身想法时油盐不进、固执己见,那么平等的沟通就永远无法形成。长此以往,只会将家庭关系引入 " 动辄谈崩 " 的困局,也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家长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面对孩子的成长和离开,家长有所不舍、不太放心,担心他们在重大人生选择上失误,遭遇挫折,是非常正常的心理。但是,这不该成为 " 一切包办 " 的理由。

人生的路,终究要由自己去走。对年轻人而言,报考理想的大学与专业,自由地探索自我、了解世界,是他们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何况,每个人的认知都会有时代烙印和经验盲区,谁又能说:孩子凭自身兴趣选择的戏剧教育专业,就不会比妈妈心心念念的定向师范生发展更好呢?

对于这种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加强亲子间心理咨询、沟通模式培训等社会支持,显然极为必要。对孩子来说,通过学校心理教育,及时识别 " 控制型家长 " 的本质,学会捍卫自己的权利,能够防止过度自我压抑。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也能引导家人理性剖析家庭关系的扭曲和症结,重新搭建起和谐融洽的沟通模式。此前,一位朋友认识到父母教养方式的问题所在后,就主动阅读了《非暴力沟通》等专业书籍,耐心就其中内容与父母展开探讨,这不失为一次有益尝试。

对父母来说,放下不容置疑的态度,摒弃类似 " 都听我的 " 等包办思维,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是真正 " 看见 " 孩子的第一步。就像佳佳一样,如果不是妈妈一直固执己见,她也会敞开心扉告诉她:其实,自己从小就喜欢观察和模仿别人,想学戏剧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表演一直是自己的理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