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企业 > 正文

靠粪便就能实现大熊猫“熊”口普查?国家公园里野生动物“戏”好多啊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被誉为“活化石”“中国国宝”。2017年,我国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一条“熊猫生态走廊”,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栖息着全国总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在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大熊猫数量稳中有升,活动范围也在扩大,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资料图】

野生大熊猫数量稳中有升 活动范围扩大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时值盛夏,这里山水相依,郁郁葱葱。白水江片区总面积约为25万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14.6万公顷。分布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0多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上百种。在第四次国家大熊猫调查中,白水江片区分布有野生大熊猫111只,辖区内大熊猫数量稳中有升,大熊猫活动较为频繁且活动范围也在扩大。

00:24

视频来源:ipanda熊猫频道微博

打造生态优先型产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眼下,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这里的夏茶已进入采摘期,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们忙碌的身影。这里的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900米至1200米的区域内,也是毛冠鹿、黑熊等动物的栖息地,与大熊猫和羚牛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仅有400米的高度差。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野生动物,村民成立了义务巡护队,定期巡护监测。李子坝村位于保护区的一般控制区,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茶园作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当地不断改进茶园管理措施,引进200多套太阳能杀虫灯,防止病虫害的侵蚀。目前,全村茶叶年产量为12万公斤,年产值达1500万元。

少数民族乡展现独特民俗风情

现在映入眼帘的,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铁楼藏族乡,文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一个个独特民俗风情的村寨坐落在白马河畔,绿植点缀,山花遍布。漫步在村寨中,也随处可见熊猫元素,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草河坝村毗邻大熊猫栖息地,是名副其实的熊猫邻居,国家公园成立后,草河坝村更是成为公园的入口。目前,当地正开展入口社区建设,社区群众以生态管护员的身份深度参与公园建设,进行动植物保护、巡护监测、自然灾害预警等工作。社区内还开办了农家乐、客栈等,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社区的和谐发展。

盛夏时节 巡护监测资源调查工作最繁忙

连绵青山,潺潺流水,进入七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也开始了第二季度红外相机的维护、画面回收工作,大熊猫的巡护监测也同步展开。国家公园里,大熊猫的数量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巡护路线都有哪些学问?跟随总台记者一起了解一下。

总台记者 焦健:这里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的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也是片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的分界点。今天片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新的红外监测装置。这两天片区里的保护站点正在回收第二季度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我所在的这个保护站至少有1000多段视频2000多张照片是有效的。根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的数据,这里生活着111只野生大熊猫。

野外调查 科学方法算出区内大熊猫数量

总台记者 焦健:园区里这些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是怎么调查出来的?大家可以看看我手上的这块大熊猫粪便,它是这里的巡护人员昨天在巡山的时候发现的。我们知道,野生大熊猫是以竹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而为了不被竹子划伤肠胃,大熊猫的肠道会分泌黏液,把吃进去的竹子包裹起来。因此真正被肠道消化吸收的竹子只有大约14%,剩余的86%都会被排出体外。所以大熊猫的粪便,其实并不臭,更多的是竹子的气味儿。

普查大熊猫最常用的是咬节法。什么是咬节呢,大熊猫粪便中,由很多熊猫咬断的竹子片段组成,这就是熊猫咬节。一般3厘米的咬节应是年幼的大熊猫的,3厘米至6厘米咬节是成年大熊猫的。

依据粪便中这些咬节的齿宽和形状就可以判断是不是同一只大熊猫的粪便。如果发现的两堆粪便新鲜程度很相似但是距离超过200米,就可以推测是两只不同熊猫个体在同一个时间段排出的。所以说,野外调查中得出的大熊猫数量不是数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调查人员还会利用分子生物学、红外相机技术等多种方法来提升大熊猫野外调查的准确性。

通过保护栖息地环境保护大熊猫

其实,大熊猫国家公园对野生大熊猫的保护,也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原则,就是通过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保护,间接地保护它们。

这几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对辖区内受损的大熊猫栖息地采取了人工造林、树种栽植补植等措施,完成了生态修复2000多公顷,适宜野生动物生境面积有所增加。

而通过对近几年监测数据的叠加对比分析也发现,公园白水江片区出现了两个大熊猫分布的高密度区,同时很多站里拍摄到大熊猫母子的照片和视频,这也可以说明目前区域内的大熊猫数量是稳中有增,或者说大熊猫活动较为频繁且活动范围也在扩大的。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2023年的监测样线图上可以看到,红色的线条就是基层保护站的巡护员、监测员每月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护工作的路线。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些监测样线里呈“几”字形的比较多,巡护监测人员每次沿着这些线路行进,如果发现有大熊猫的活动痕迹,经过评判会对那个区域分别向两边扩充200米左右的距离,也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观测重点。目前,白水江片区共绘制了123条监测样线,覆盖园区内的所有重点区域。

科技支撑 保护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

现在,这个保护区还启用了14套野生大熊猫空间视频监测体系、在野外布设了1000多台红外相机,另外还布控了主要用于监测人为活动的固定探头。用保护区人自己的话说,这叫全方位一体化的“空天地”监测网络。这套系统可以实时回传核心区监测点位的画面,拍摄野生动物活动场景,还可以为监测点方圆10—15公里内的火情实现预警,可以说,科技智慧在大熊猫公园建设当中,也是起到了不容小觑的支撑作用。

向深山进发 探访大熊猫“拍摄片场”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后,生物多样性监测成为园区内工作人员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能看到的很多影像资料,也正是通过他们布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拍摄的。按照计划,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的工作人员一年要进入林区两到三次,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其中就包括红外相机的维护、数据回收。

7月5日,总台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深山,跋山涉水,安营扎寨,实地体验了他们的工作日常。

天还没亮,记者和工作人员就出发了,车行至公园入口,接下来就是全程步行。一路上,领队班文琴不断给记者科普森林的秘密。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白马河保护站副站长 班文琴:松萝是空气质量特别好的时候才会有,也是金丝猴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班文琴提示记者和同行队员,危险的地方就抓着竹子。脚下有点滑的地方就抓着旁边的树丛,“最好抓着竹子,朽木不要抓。”

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白水江片区共有111只大熊猫。由于原始林面积广大,熊猫嗅觉灵敏,天性警觉,在野外偶遇大熊猫非常困难。可以说,99%的熊猫影像都来自野外架设的红外相机,因此相机的电池更换及性能检测非常重要,这也是工作人员此次进山的主要任务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白马河保护站副站长 班文琴:快看!拍到大熊猫了。这个大熊猫看着挺健壮的,憨态可掬,看它悠闲不悠闲。

进山10个小时,在向下一个红外相机进发的时候,一处山坡上,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坨熊猫粪便。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白马河保护站副站长 班文琴:发现大熊猫的粪便首先要给它定个位,然后再看一下这个粪便大概是什么时候的。粪便稍微陈旧一点,大概有一个月左右,闻一下这个大熊猫的粪便它其实是没有异味的,就是竹子味。

每次进深山开展监测任务,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多天,山上没路,工作人员只能沿着河流前行,有时候,一天要趟十几次河,碰上雨季,在山里逗留的时间更多,不仅手机没有信号,吃住都要自己解决,蚊虫叮咬更是避免不了。到了晚上,工作人员找寻安全的地点扎帐篷,常年的山林工作,每个人都成了户外生存的高手。帐篷搭起来后,利用做饭的空隙,大家还要对白天的工作进行复盘,制表、整理数据,制定第二天的工作任务。

忙完一天的工作,团队并没有立马休息。夜深人静,繁星之下,大家席地而坐,聊聊家常,开开玩笑,卸下一天的疲劳。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白马河保护站副站长 班文琴:我在这参加工作已经26年了,在这26年中我还没有见过大熊猫实体在野外。但是通过我们这么多年的保护和监测巡护工作,我们发现大熊猫的痕迹还有其他野生动物的痕迹是越来越多,红外相机拍到大熊猫的频次也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我和大熊猫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挺神奇,我做的这些工作我也觉得是值得的。

守护“野生精灵” 保护生物多样

就像刚才这位工作者所说的,野外工作那么久都不一定能亲眼见到野生熊猫,但工作人员的监测路线和大熊猫的活动轨迹时空相叠,在他们心中,就是一种相遇。

红外相机镜头前的“动物剧场”

虽然在野外亲身遇到大熊猫的机会非常少,不过得益于工作人员布设在野外的这些拍摄设备,现在我们还是能经常通过画面,看到野生大熊猫的活动情况。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野外布设有1000多台常规红外相机及自动回传红外相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最近这些相机记录下了哪些珍贵有趣的画面。

我们看到,除了大熊猫外,大熊猫国家公园里,还生活着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护。对于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来说,广阔的山林是他们的“办公室”,众多野生动物是他们的小伙伴。

总台记者 柴世文: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爱吃竹子,那我就有一个疑问了,野生的大熊猫,它们吃的是多粗的竹子,而且山上的竹子够不够吃啊?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负责人 刘智:野生的大熊猫吃箭竹,这种箭竹的分布在我们白水江区域是比较广泛的,主要就是这种缺苞箭竹。

这些箭竹,大多仅有铅笔粗细,竹竿和竹叶都是野生大熊猫爱吃的食物。据竹类资源调查显示,白水江园区内分布有大熊猫主食竹共有5种,面积达6.8万公顷,可为2000只大熊猫提供充足的食源。

工作人员告诉总台记者一个概念,叫“伞护”效应。以这个国家公园为例,主要是保护大熊猫为主,相当于在整片山林上面,树起了一把保护的伞。这把伞不光是保护了大熊猫,伞底下其他的一些动植物,也同时被保护。

近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救护中心接到村民送来的一只受伤金雕,刚送来时,金雕无法站立,两翅下垂,身体极度虚弱。经检查,工作人员推测金雕是由于肠道疾病感染造成体能衰退,丧失主动饮水和进食能力。经过半个月救助,金雕身体得到恢复,并且成功放飞。

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负责人 刘智:我们通过看追踪器发现,把它放飞的第一天,它就从中心的位置,飞到了四川的松潘县境内;经过两天半左右,然后它又绕了一个圈,又飞回当初救助它的地方。说明它导航的功能还是非常强的。

除了救治受伤动物以外,工作人员在开展野外监测时,还能在辖区内发现之前没见过的物种。就在1个月前,白水江分局自然教育团队在开展夜间观测活动时,“偶遇”了色彩鲜艳的毒蛇,为首次在园区内发现的中华珊瑚蛇。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工作人员 康永刚:发现了中华珊瑚蛇在我们白水江园区内的新分布。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增加,也是保护大熊猫“伞护”效应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素材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生活密码”。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的康永刚告诉记者,羚牛就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生活习性,“它们会集体育幼,不是它自己的孩子,它也带,就像我们建立幼儿园一样的抚养方式。”

康永刚说,白水江园区的金丝猴,大家以为它们是在“秀恩爱”,其实是抱团取暖的生活习性。其实我们跟野生动物打交道是非常频繁的,在工作中也愿意去发现他们特殊的一些生活习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